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 > 正文

全方位严守耕地红线 焦点热议

  • 2023-04-24 11:09:05 来源:经济日报


(资料图片)
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自然资源部近日集中公开通报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67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。通报显示,部分地方“要景观不要吃饭”,存在侵占耕地挖湖造景、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和绿色通道等现象。

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。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确保粮食安全。近年来,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但是粮食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,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,形势依然严峻。

在耕地数量方面,2009年至2019年间,我国耕地每年净减少超1100万亩,现有耕地19.18亿亩,如果任其发展,10年后可能会突破18亿亩红线。在耕地质量方面,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70%左右。基于我国人均耕地少、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的基本国情,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推进,粮食需求量呈刚性上升趋势。14亿多人口不能指望别人养活。我们只有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,才能端稳、端牢、端好饭碗。

与此同时,为什么一些地方还在“毁田造景”?有的地方过于依赖土地财政,重项目建设、轻耕地保护,致使土地利用效率偏低,建设用地需求居高不下;有的地方打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号,搞形象工程,在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上挖湖造景……无论什么原因,都说明其为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。

近年来,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,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。顶层设计有了,接下来确保耕地安全,还要强化地方责任,加快问题查处整改,创新激励措施,以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。

一方面,要建好约束机制,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。“毁田造景”行为反映出一些地方耕地保护意识不强,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。那么,就要建立更加科学严密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,继续实施好“长牙齿”的硬举措,让个别地方、个别干部不敢乱打耕地的主意。

另一方面,耕地保护也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。耕地出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倾向,粮食生产效益低是原因之一。由于种粮不赚钱,有的农民就在农地栽上了树。这需要创新激励措施,完善农业价格和补贴政策,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让农民种粮多得利。

寸土寸金关乎国计,一垄一亩承载民生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发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的作用,实现田长实地巡查、卫星遥感“天上看”、视频监控“实时看”,以全方位保护好耕地,严守耕地红线,保障大国粮仓安稳,唯如此才能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。

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梁 瑜 中国经济网供稿)

标签:

推荐阅读

全方位严守耕地红线 焦点热议

全方位严守耕地红线

【多彩民族有多彩】潮起三月三 春从广西来 |“壮族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主会场开幕式活动侧记 简讯

壮乡三月三,春光正明媚。从八桂大地的城市乡村,从大江南北的五湖四海,从地球村的四面八方,欢乐的人群从

快消息!游戏时光VGtime编辑部全员离职,资方欲引入自动抓取脚本成

千易网4月24日消息,国内游戏媒体“游戏时光VGtime”官博发布消息,VGtime团队的所有编辑均已离职,

高度酒向下,低度酒向上

高度酒向下,低度酒向上,红酒,白酒,啤酒,酒精,黄酒,低度酒,高度酒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汽车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交易